lucy1668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下午 14:08
现在的市场,很多朋友还是不适应。
往大了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在其中,看不清棋局;往小了说,市场反复,过往大家对宏观覆盖不多,对现在这种周期、资源、商品的主场,也有一些迷茫。
这时候,如果有个地方,有段时间,有些志趣相投的人们聚在一起,谈想法、聊投资,会是个很难得的事儿。
感受到这样的心声,华夏基金携手韭圈儿,针对理财师关注的热点问题邀请专业嘉宾,以卓越班的形式进行术与道多面的交流,希望以点带面解决更多投资者当下的痛点。
上周,近400位理财师相约杭州、南京。在卓越班上,专业嘉宾给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理财师也向嘉宾抛出自己的问题。
尽管江南绵绵细雨,尽管当前这个市场预期仍然不太积极,可在这里大家多了几分笃定。
市场共识往往总是错的,不管你是乐观还是悲观
会上,华夏基金首席财富官魏威抛出了一个“灵魂”观点——
市场的一致预期与实际相比总是错的。
2022年年初,主流预期是美联储只会加息几次,但实际上俄乌冲突,原油价格暴涨,美联储通胀压力特别大,加息了很多次,主流预期是错的,对吧?
2023年,年初市场预期认为中国开始步入疫后复苏,美国进入衰退,但实际情况美国经济很好,主流预期又错了,对吧?
那现在,主流预期都对现状比较悲观,他就一定是对的吗?
当前,困扰基本面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而解决中国社会总需求不足的关键,就是中央财政发力。
显然上层就在这么做的,万亿特别国债可预期的持续性发行,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按照过去的剧本,等市场涨起来之后,我们会后知后觉找理由,那时一定又能看到“财政发力、消费回暖、A股估值低廉”等等类似的表述,但那就晚了、好机会就过去了。
当前,大家都悲观,你就别跟着共识一起悲观了,找个机会埋伏起来吧。
不管成长还是港股,预期都过于低迷
对此,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徐猛,监测的机构资金动向也证实了这一点——
今年年初市场的大幅波动,ETF迎来了大机构和险资十分明显的加仓。
据测算,在2月中大幅流入宽基ETF,而宽基之外,险资在科创板、创业板、科技通信主题赛道均有较明显流入,呈现出一定的,对新兴产业的布局偏好。
险资、机构,肯定是比我们聪明的,对吧?
他们加仓的动作包括方向,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对吧?
近几年,成长风格持续低迷,那他会一直低迷吗?
像科创创业50ETF(159783),我愿称之为成长股的核心资产,从高点回撤了有55%,与机构重仓股重合度也很高,他也会一直低迷吗?
未必。
当前,比A股成长的共识更低迷的,应该是港股。
但大家知道恒生科技指数ETF(580)的成分股,不论是业绩企稳(基本面)、股东回报(回购)还是投资者结构再平衡(筹码),肯定是够便宜的。
讲道理,不管是港股上市估值低于1pb,“5%股息+1%成长性”的大国企;还是互联网为代表,“3%左右的股息+8%成长性”的大民企,大家不觉得,恒指、恒科这批股票的质地是很不错的吗?
港股这些年的低迷有基本面的问题,但我觉得也有很大程度还是因为流动性。
可最近,监管发布了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优化基金互认安排和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等。
我觉得未来,港股的问题是可以改善的,只要公司能“赚真金白银”,就不怕他不涨,这就是“价投思维”。
引用价投大佬的一句名言,“这个位置还悲观的,就别说自己是价值投资了。”
不要预测,踏踏实实去配置
预测市场、预测风格,很受市场欢迎,但其实这不是理财师该做的事。
一个趋势形成之后,我们很难判断市场会涨(跌)到哪一步,如果给出的建议搞反了,客户也许就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任务也好,建议也罢,对客户最有价值的永远是“配置”。
第一步,以宽基(指增)打底,比如以孙蒙为代表的华夏量化投资团队,300/500/1000指增,整体业绩在机构、险资、包括社保基金内都广受好评,完全可以拿来当权益基石;
第二步,不管是行业ETF、商品ETF还是跨境QD,最好还是当个配置的角色,可以拿来增厚收益,但最好别买过重;
第三步,也别忘了债基,会上有理财师关心债基止盈的问题,但事实上现阶段谈债券止盈其实还为时尚早,控制好仓位即可。
北落一直提倡“不死鸟”的组合,在我看来,可以有两方面的解读——
首先,客户的资产不能“死”,在预期收益率下降的背景里,客户一个大亏,猴年马月才能回本?根本不能承受。
其次,客户的心态不能“死”,客户没有大亏,他才愿意听你聊投资机会,才有可能真的在低位加点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了解,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