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y1668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下午 19:09
6月1日,第十二届(2024)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siifc)“绿色金融助力提升新质生产力”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此次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爱丁堡大学商学院、开普敦大学财政税务系、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伦敦大学学院可持续建筑学院、《财经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上海金融业联合会指导支持,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协办,国际知名期刊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和国内知名期刊《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为本次会议合作期刊。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汇聚众多享誉国内外学界、业界的资深专家开展研讨交流,共同探索以绿色金融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之路。
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欧洲科学院院士、爱丁堡大学讲席教授侯文轩主持。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秘书长屠友富,上海证券报总编辑、党委常委刘冬赋分别致辞。
屠友富在致辞中表示,绿色金融、新质生产力是当下最受关注的两个话题,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底色与手段,以绿色金融为重要抓手,积极投入金融资源聚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助力全社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促进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科技金融等融合发展,既可推动新质生产力跑出“加速度”,也是力争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作为上海最大的跨金融领域社团组织,将继续遵循立足上海、服务金融、推动创新、合作共赢的办会宗旨,发挥上海金融业的整体优势,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金融创新,促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持续扩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
刘冬赋在致辞中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基于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效能产出、高质量特征和绿色发展特征的生产力,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而形成的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绿色金融为重要抓手,聚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大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更好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引导资金流向相关活动与领域,有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进而助力高质量发展。
主旨演讲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教授,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商学院院长、哈罗德·比尔曼管理学高级教授andrew karolyi,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johannes stroebel,爱丁堡大学商学院能源金融副教授、可持续金融高级讲师theodor cojoianu,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马文杰教授分别作主旨演讲。
刘元春围绕大会主题作主旨演讲。他表示,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明确了实现该战略目标的路径、方向和策略,强调了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并提出“五篇大文章”,为金融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金融界乃至学术界都具有指导性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学术研究和战略谋划提供了新的标杆和锚,强调了生产力发展、人民福利提升以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性。绿色金融的发展要真正落脚于实体经济,推动减碳、绿色技术创新和社会福利改进,在绿色金融的推动中,应当对绿色金融的实践进行细致评估,以确保其与我们所倡导的绿色理念保持一致性,并验证其是否锚定了具有实质意义的目标。他认为,近年来,欧美掀起了反esg运动,并且已经汇聚成为美国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一种新纲领和思想运动,我们要思考这对于我们在中国特色esg理论体系构建和中国特色esg实施标准方面到底有怎样的新启示。
andrew karolyi围绕“on the future of sustainable investing”(“可持续投资的未来”)主题作主旨演讲。他提到,全球由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到25万亿美元,其中约2万亿美元投资于可持续相关的资产。尽管商学院和金融部门推崇将esg纳入现金流折现法估值模型,但实际应用中存在显著差异。许多专业人士采用提高贴现率或限制长期增长率的方法来计入esg,这被认为是一种走捷径的做法。他强调,随着全球对企业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投资者和外部人士施加的压力将推动esg的发展。他呼吁要制定更严格的评估框架以整合esg,并强调现金流建模和预测的重要性。
鲁政委围绕“从写意画到工笔画:绿色金融新进展”主题作主旨演讲。他强调中国和欧洲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引领力量,目前绿色金融正从理念号召快速转变为具体强制政策和落实措施。他提出“碳足迹”是下一步绿色金融发展的核心问题,包括可持续金融和转型金融。他表示,不同类型的碳足迹(组织碳排放、产品碳排放、cbam隐含碳排放和碳市场碳排放)核算方法各异,围绕碳足迹的数据、方法学、统计认证、披露和国内外互认是一项刚刚开始的巨大工程。他还提到,esg披露正逐步规范化,中国财政部和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正推进esg信息披露标准,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此外,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和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将对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产生影响,它们均涉及碳足迹和碳排放披露问题,因此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尤为重要。
johannes stroebel围绕“biodiversity loss a source of economic risk”(“生物多样性丧失是经济风险的根源”)主题作主旨演讲。他认为,尽管气候变化一直是公众讨论的焦点,但地球的健康还依赖于许多其他因素,其中生物多样性是一个至关重要却未得到充分研究的领域。生物多样性,这个涵盖生命、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广泛概念,对于维持生态系统服务至关重要。他表示,随着物种的减少,我们可能会进入生产力与物种数量关系的更陡峭区域,这将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带来的经济风险越来越大。因此,他呼吁政策制定者,特别是经济政策制定者,对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给予更多关注。
theodor cojoianu围绕“the importance of debt in achieving climate and biodiversity goals”(“债务对实现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目标的重要性”)主题作主旨演讲。他表示,金融系统在推动这一转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银行作为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主要融资渠道。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增长,确保金融系统能够有效地为这些项目提供资金变得尤为重要。他解释说,当开发商拥有可再生能源项目或风力涡轮机时,银行通常会基于项目预期产生的现金流提供贷款。这种融资方式意味着,尽管能够获得股票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清洁技术公司相对较少,大量可再生能源项目依然能够通过间接融资的银行渠道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
马文杰围绕“银行业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与挑战——基于长三角银行业的分析”主题作主旨演讲。他分享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团队基于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委托完成的研究报告《长三角银行业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报告编写小组对长三角地区近300家银行(包括各种类型银行,政策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做了问卷调查,梳理了银行业在绿色金融方面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建议。报告认为,长三角银行业在绿色战略规划、组织架构、绿色运营、国际标准采纳、数字绿色技术应用、战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长三角各地区银行业聚焦各地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践。但是,长三角银行业仍面临绿色标准认定不统一、信息披露需加强、政策支持力度需加大等挑战。报告提出了加快提升长三角绿色金融发展能级的战略建议,包括健全绿色标准体系、强化信息披露机制、优化激励约束机制、提升产品创新及服务能级、加强区域协作和国际合作等。
圆桌论坛
高端圆桌论坛环节由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荣誉院长赵晓菊教授主持,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终身教授张俊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部(总行一级部)副总经理兼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董善宁,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董事局董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吕建中,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金蜜蜂智库首席专家殷格非发表观点,展开互动讨论,并与现场参会嘉宾进行了交流问答。
会议下午场设业界专场、《财经研究》专场、《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专场以及三场英文学术专场共六个平行分会场。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研讨会”是由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siifc)发起召开的年度品牌研讨会,自2013年起至今已是第十二届。自2017年以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研讨会围绕绿色金融领域举办,旨在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就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及投资、气候投融资促进低碳发展、气候投融资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等相关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得到新华社上海分社、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澎湃新闻、上海证券报、浦东时报、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第一财经、东方财经等主流媒体的多次报道。
本次会议邀请了众多享誉国内外学界、业界的资深专家,搭建起了绿色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交流平台,现场参会人数百余人,线上参会300余人次,会议直播点击率超1万次。会议获得参会领导、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与会嘉宾对绿色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推动政府部门与市场主体共同努力,以绿色金融为抓手,推动新质生产力跑出“加速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sufe
来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
文|陈婕婷 张盛丽 范祥 图|段海娇
编辑|依子贺
上观号作者:上海财经大学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了解,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