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y1668      2024年03月30日 星期六 上午 8:06

投资领域最重要、最基础的“Basic Idea”,我认为是本杰明·格雷厄的“价值投资”理论。

作为巴菲特的老师,他的理论被巴菲特认为是“有史以来唯一正确的投资逻辑”。他的“价值投资”理论主要包括三点:

1,估价、而非择时。他认为预测趋势是不可能的,他主张通过调查来计算公司的实际价值,目的是找到业务稳健、但价值被市场低估的大公司。

2,安全边际理论。他认为控制风险比追求高收益更重要,他主张充分地研究和评估业务风险,并通过分散化投资分摊风险,这样不仅能保证收益稳定,更重要的是能由此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3,最大的风险是自己。他认为搞清楚自己的想法、逻辑和风险承受能力和搞清楚公司一样重要。想做出好的决策,就要非常准确地把握信心、并且正确预知将来的遗憾。

他的观点在1970年代总结成价值理论,并在50年的时间中不断地被验证,能够穿越多个周期,稳定获得收益的,几乎都是价值投资的信徒。

产品创新算是个新领域,没有太多系统性的准则,但是,我们可以借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作为“Basic Idea”,串联起一系列产品创新的方法和原则:

一、寻找被“低估”的需求

作为最富经验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谦虚地承认,预测市场是不可能的;我们也必须承认,预测一个新产品是否会受欢迎同样是不可能的。正确的投资方法是通过调研,寻找经营良好但被低估的公司,正确的产品创新方法则是:通过和用户沟通,寻找真实存在,但没有被充分满足的需求。然后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的需求,解决方案有可能(且大概率)会失败,但只要需求真实存在,就可以继续尝试其他方案,总有一种方案会取得成功。

围绕“需求”做产品和围绕“产品”找需求有非常本质的区别:前者,会围绕“清洁牙齿”这个需求,测试牙刷、冲牙器、牙线、磨砂膏等一系列产品;而后者,会推出一个牙刷,然后不断打广告,在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等不同用户群中寻找愿意使用它的人。前者是一种“投资”行为,而后者是一种“投机”行为:一个真实存在的需求必然需要产品来满足,通过不断尝试总能找到正确的产品;但一款产品很有可能并不能匹配任何真实存在的需求——当前的VR眼镜就典例。

二、先低成本验证、再开发

我职业生涯中见到的几乎每一家陷入僵局的公司,都失败于同一个原因:花了高成本开发产品,但没有用户买账。这是对一家公司最致命的打击,相比之下,推出产品过慢、人员成本过高、资本关系混乱、甚至找不到明确的新方向都不会让一家公司死得如此快、如此彻底。而之所以产品会没人买账,只有一个原因:前期测试工作做得不充分、不真实。即便一个需求是真实、广泛存在的,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到:90%的产品都会失败,我们不能把全部的成本押注在一款产品上,做赌徒,只有把裤衩赔光一个结果,我们不要做赌徒,要做投资者:我们要用极低的成本不断验证,直到有100%的把握,再加码做开发。幸运的是,我们现在不缺少低成本验证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很短的时间3D打印出没有功能的模型来做演示、可以用AI在一分钟之内生成精美的产品图片、可以做一个假的产品网页收集转化数据、可以建立小红书和抖音账号快速测试用户是否会对某个产品感兴趣……不幸的是,在拥有如此多测试工具的情况下,真正踏下心来做测试的公司和创业者少到不可思议的程度,产品创新的牌桌上,坐满了连手里牌都不看就all in的疯狂赌徒。

始终牢记:自己90%的产品都会失败,但只要一次成功就能cover所有失败的成本。我认为,在真正投入成本开发一款产品前,至少要测试10个不同的方案、花几个月的时间持续和用户沟通,注意是“至少”,理论上我们应该竭力控制成本,确保测试阶段可以无限持续下去。

三、最大的风险是自己

“寻找需求、低成本验证”之于产品创新者,和“低买高卖”之于投资者一样,是最基本的常识。但投资者往往脱离不了追涨杀跌的命运,产品创新者也很难坚持在正确的轨道上。我们必须承认,投资者、市场风潮、自己的情绪带来的影响是自己避免不了的。所以一方面,我们必须用机制化的方法控制住自己,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信心、并正确评估创新的风险。

我有几个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机制:1,只投入10%原则。每次开发产品最多只花10%的资金,确保这个产品即便惨败,也还能再试9次。2,用户仪表盘。从第一天起就跟踪用户数据,记录转化、留存等我认为重要的数据,哪怕只有3个用户也一样记录。数据对创业者的重要性经常是被低估的,数据——哪怕并不准确的数据,都是一个现实世界的绳索,能够让我们在市场的迷雾中得到一丝确定性。3,周期性的用户访谈。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机制,但很遗憾,我自己并没有做到,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会尝试把如何强制自己与用户做充分、真实、有效的沟通这件事搞清楚。

除了机制化的方法,自己尽量保持清醒也很重要。为了避免“上头”导致满盘皆输,在决定投入成本开发产品之前,我们要确保自己能够很好地回答下面两方面问题:

1,理性的信心

我有多少经验?过去在这些决策方面我的表现如何?

用户的需求是怎样的?需求的来源和成因是什么?哪些人有着格外强烈的需求?我是否有充足的证据?

我的产品最少要获得怎样的收益,才能cover我的开发成本?

2,正确评估风险

如果我的分析被证明是错误的,我该怎么办?

我是否分析过这次开发的成本?如果这次尝试失败,我还能尝试几次?

如果用户不买账,可能是哪些原因?我是否准备好了对策?

能够不假思索地回答出这些问题,是进入这场游戏的基准线。

无论价值投资还是产品创新,最终的收益都取决于你对自己本职工作理解的深入程度。在我看来,相比于投资——把钱交给自己不认识的人,产品创新是真正由自己掌握、受自己控制的投资,这种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完全取决于自己能够对用户、需求和产品思考到多深、践行到多远。可以说,这是一种真正的“价值投资”。

那么,祝各位在这场游戏中收获属于自己的价值。Good luck, and have fun!

推荐阅读:《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


价值投资与产品创新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了解,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